沙井村民大厅:趣城工作室

岗头柴油发电厂建成于1980年代,它紧邻深圳沙井古墟,作为沙井岗头村办工业区的一部分,改革开发初期为沙井村和相邻城中村供应电力。随着深圳电力供应被国家电网完全覆盖,该电厂于十几年前被废弃。由于年久失修,电厂废墟已经成为危房。为了建设宝安蚝乡湖公园,电厂废墟以及周边建筑物按计划将被完全拆除,并于201910月开始启动拆除工作。趣城工作室在设计方案中提出把电厂废墟改造成沙井村民大厅Shajing Village Hall),将废墟作为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和活化,使其获得新的价值。主要从物质性和精神性两方面让废墟再生:废墟的物质性再生——旧的废墟实体、结构和细微痕迹得到最大程度保留,废墟的混凝土结构经过加固后全部被循环利用;另一方面,新的钢结构和玻璃等材料和体块,或插入、或包裹着旧废墟,它们相互编织、交融在一起,含混了新与旧的绝对界限,使得整个建筑成为连续生长的有机体,犹如老树发新芽,中自然萌发、自然生长出来。

ff.jpg


Beauty_of_the_Ruin_Material-_Night_Scenery.jpg

废墟的精神性再生——从废墟上重生的沙井村民大厅(又名蚝乡湖文创馆),作为向沙井村民和深圳市民开放的公共空间,提供创意、休闲、服务等功能;另一方面,沙井村的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可以在此汇聚,包括:村史展览、民俗仪式、祖先追忆、家族议事、文化交流等。某种意义上,被茅洲河紧紧环绕的沙井村民大厅,犹如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精神性空间。

I-beam_Bulkhead_construction.jpg

沙井村民大厅的主要设计构思,就是基于可持续设计的理念和方法,吸收在地空间文化特征,通过抽象化的转换,把旧工厂转变为新祠堂——即具有更广泛市民性的新公共空间。典型的广东地区传统祠堂,一般包含了七种空间要素单元:影壁、门楼、前院、正厅、后院(花园)、房舍、廊庑,这些空间要素单元在平面上大致遵循从前向后的序列分布,廊庑环绕周边。我们试图将上述传统祠堂的空间结构,运用到到电厂废墟改造设计之中,由于电厂的尺度较大,不能简单套用祠堂的形式,而是需要在三维空间上进行巧妙的衍化与变形。最终,沙井村民大厅呈现出来的是一种介于祠堂和工厂之间的中间状态。

north_facade.jpg


south_facade.jpg

正厅是祠堂最主要的活动区域,也是最具有精神性的场所。电厂大厅的高度最高达到了17米,为了创造适合于该尺度的空间氛围,也为了增加采光量,并且加强室内外视线的通透感,我们在大厅和后院之间设置了一个直径9米的玻璃月洞门。月洞门是广东本地最具认知感的建筑元素之一,在住宅、园林等日常生活空间中被普遍使用。放大尺度之后的月洞门,在当地人心中产生了强烈的空间认同,月洞门大厅也立刻成为许多沙井村民喜爱的活动地点。月洞门大厅中,所有消防管线、空调管线和设备等均予以明装,有利于检修并降低造价。建筑师与水电工程师合作,将大厅中裸露的红色消防喷淋管设计成阵列效果,大厅内部南北两侧的工字钢柱形成两道平行柱廊,上述方法使得大厅产生了类似传统祠堂中所特有的仪式感。

Chisel_treatment_of_concrete_beams_and_columns.jpg


Forecourt_-_Garden_of_Light_and_Shadow.jpg

改造中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电厂废墟的主体混凝土框架结构,包括基础、梁柱和南北两侧的砖墙体。由于年久失修,这栋建筑已经成为危房,因此需要对所有保留部分实施加固。混凝土梁柱系统的加固方法,主要采取植筋法,用新增钢筋混凝土包裹旧基础和旧梁柱,放大基础和梁柱截面,提高力学性能。屋顶旧钢桁架拆卸下来,翻新后被部分重新利用,同时还参照原桁架选型新增了钢桁架屋顶。废墟构架的保留,不仅涉及结构部分,还包括一些坚固的构造物。比如,大厅上空南北两侧的混凝土吊车梁被保留下来,吊车梁以及墙体上遗存的方形窗洞和圆孔(用于安装电厂通风管道之用)成为整个墟构的一部分,它们叙述了一段历史,也为空间增加了意外的随意感和神秘性。

Introductory_view_-_to_an_unknown_view.jpg


The_crane_beam_and_the_remaining_square_and_round_holes_in_the_wall.jpg

电厂建筑的废墟体本身,就是最值得环绕、游览和观看的审美对象。废墟所包含的诸多时间痕迹,需要用心灵去体会,用手指去触摸,用身体去体验。因此,从一开始,建筑师就设想在整个建筑的上上下下和四周,设置立体的漫游长廊。这个长廊时而位于室内,时而位于室外,如同花园中不断分叉的小径,吸引人们探索建筑的每一个角落。由步道、楼梯、露台、环廊等构成多条游览路径穿插于建筑之中,这些路径相互重叠、交叉,激发起人们探索废墟的欲望。人们在游览过程中,时而可以纵览全局,时而可以微观细节,甚至可以看到建筑某个打动人心的剖面。新旧杂糅的空间分布状态,创造出上下连通、内外交错的多重空间孔洞——墟空,这些变化多端的小尺度空间强化了废墟的身体性体验,也使得建筑具有了迷宫般的气质。

Opposite_View_-_Ruin_Garden_from_the_Hall.jpg


reserved_walls.jpg

在先前的拆除行动中,电厂的东西两侧山墙和屋顶局部已经被拆除了,建筑师顺势而为,增加了前院和后院。前院名为光影庭园,是占据了一个柱跨空间的狭窄庭园,正午时分,当斑驳光影撒进院落,或许能引发人的怀古幽情;后院名为废墟花园-墟园,四边保留了部分废墟墙体和废墟梁架,围合成一个可以进入游览的有趣花园。由于结构需要,为了平衡大厅屋顶钢桁架的侧推力,同时也增强结构稳定性,一组由工字钢构成的梁架系统被设置在废墟花园上空,非常类似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中的穿斗梁。建筑师与结构工程师合作,使单纯结构系统呈现出文化意义。

沙井村民大厅-02.jpg

墟园,尝试运用抽象化的叠山理水方法,来表达与中国古典园林相类似的空间意境。诸多观看和被观看的视角被创造出来,构造出一组独特景观——对景:透过玻璃月洞门,在大厅和墟园中可以相互观看对方;框景:工字钢穿斗梁意外地把天空框入其中,形成奇妙的仰视景观;借景:远处蚝乡湖的波光树影被借到墟园之中;引景:曲折的楼梯与廊道,从视觉和身体上不断引导人们去探索未知风景……建筑拆除过程中有许多遗弃的石块和砖块,这些废墟之物被装进用粗钢筋编织的石笼网中,形成一组一组的石笼墙。这些石笼墙的宽度为80CM,高度从1.2M4.5M不等,它们三三两两地散布于废墟花园之中,并延伸到墟园之外的景观水池边。爬山虎和狼尾草自由地种植在石笼墙四周,将整个花园分隔成曲径探幽之境。

沙井村民大厅-07.jpg

墟物,是对电厂废墟中所有剩余之物的重新定义。废墟彻底消解了建筑物的原有属性和状态,包括其中的一切要素——梁、柱、墙、基础、屋顶、窗户、门……皆被还原成原初之物,在成为废墟的一刹那。比如粗壮的混凝土柱梁柱,在作为结构之物时或许是完全隐而不现的,但是,当其结构属性逐渐减弱,直至成为粗糙的裸露构筑物时,其所隐含的墟物之美才会完全显化出来。为深圳经济特区的早期工业遗存,岗头柴油发电厂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非正规建筑,没有图纸档案,也没有精确的测绘资料。建筑师需要在不到六个月的设计、施工周期中,结合施工状况实时修改设计。这种面向解决问题的应变策略,我们称之为加加减减的局部修补术。加加减减的局部修补术——在整体上,我们把新增建筑理解为废墟的逆向结果。废墟本质上是一个随时间演化的局部衰减过程,因此,基于废墟之上的新设计也应当包容局部的加加减减生长,它是模糊的、意外的、多可能的、不精细的。比如,建筑的外立面和空间体量充满了凸凸凹凹,这种碎片化形态也许从一开始就能兼容后期的局部增减。

沙井村民大厅-08.jpg

加加减减的局部修补术——在细节上,意味着建筑兼容局部的破损状态,因为废墟本身就是残破的;意味着建筑兼容局部的附加状态,比如管线、设备等的外挂并不一定影响整体美学;意味着建筑兼容局部的切割状态,只有通过切割才能让材料的内在力量显现出来;意味着建筑兼容局部的拼接状态,不同构造的直接冲撞也许更加具有戏剧性;意味着建筑兼容局部的修补状态,修修补补打破了不必要的精确性,反而突显了真实建造感。为了减少对废墟遗存的人为损坏,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了作业面。主要通过吊装法,将新增钢结构材料和玻璃幕墙等插入废墟之中。在插入过程中,对废墟痕迹的保护工作被放在首要地位。建筑师在图纸和现场分别进行了废墟痕迹标注工作,并且在施工现场反复交底,确保每一处废墟状态被完整保留,避免它们受到施工过程的干扰和破坏。

沙井村民大厅-12.jpg

在结构检测和安全评估基础上,对原有废墟结构进行了分类处理,采用了多种多样的结构加固和再利用技术。在确保结构安全基础上,尽量发挥原有废墟体的结构和构造作用,但新增的钢结构主体,还是与原有混凝土梁柱结构脱离开来。这种新和旧之间若即若离的状态,增加了施工难度,整个施工过程是非标准化的。施工过程中的细节受到高度关注。为了保持与原有电厂废墟的自然过渡,在设计中,建筑师刻意保留了许多施工痕迹、毛坯痕迹、断面痕迹、修补痕迹等,避免不必要的做旧处理,因为刻意做旧反而会所造成某种伪真实性。这些细节,让新增建筑与废墟本体之间产生了微妙的连续生长关系。

沙井村民大厅-19.jpg

另一方面,建筑师选择了一些混凝土梁柱,鼓励工人自由发挥,对混凝土梁柱表面进行凿毛处理。由于在混凝土梁柱加固过程中,预留了5CM的凿毛厚度,因此上述操作并不影响结构性能。通过局部的手工介入,建筑师希望籍此创造出工业化施工中的手工感,让沙井村民大厅在局部呈现某种人工增强废墟状态。建筑的东西两侧山墙已经被拆除,建筑师希望通过某种方式恢复山墙的原始意向。我们与沙井村一家金属加工厂合作,用激光切割出砖墙的纹理,定制了黑色穿孔铝板模块(每块的标准尺寸是1800x1200 CM,局部有变化),它们拼装在一起,形成了巨大的透光影壁。当斑驳光线穿过时,就产生了通往精神世界的动人效果,同时也让人回忆起旧砖墙的过往痕迹。

沙井村民大厅-58.jpg

深圳地处亚热带气候区,常年高温、潮湿多雨,为了改善沙井村民大厅的局部微气候,调节气温,也为村民和市民提供室外的亲水、戏水之地,建筑师设计了一组景观水池,环绕于建筑周边。水池中的倒影,柔化了废墟的沉重感,也让整个建筑变得轻松和令人愉悦。另一个气候应对策略,是在完整的废墟体块上增加了许多小的破碎缺口,诸如内阳台、观景窗口、室外露台、半室外环廊等,这些缺口构成了一个温度被动调节系统,有利于引进自然通风,减少空调使用面积和使用时间,从而降低了建筑能耗和碳排放。

沙井村民大厅-67.jpg


沙井村民大厅-65.jpg

分享文章,请标明来源: http://cs58sw.www888a.com/xuni/1187.html
免责声明: 图片内容来源网络,本网站对作品图片的版权未作证实,对作品的原创性、真实性不作保证,也不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。如对作品版权有疑议,请及时与我们电话联系:400-035-0358 进行删除.

时间 - 2022年01月05日

作者 - 澳门网赌大全网址

阅读量 : 698

上一篇: 沉浸式数字画廊:Listen Communication

下一篇: 瓦美术馆:叙向建筑

返回